李娜 肖婕妤 于芊芊
2025年07月26日08:39 來源:工人日報
“實操考察全面,文字量看起來不小”“無論抽到什么題,都要找準小切口”“雖可適當運用AI技術,但也不能完全依賴”……
7月23日13時30分,四川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9號館,2025“智匯工會 創(chuàng)新傳播”工會融媒宣傳技能大賽決賽正式拉開帷幕,由140名工會融媒尖兵組成的35支代表隊展開激烈角逐,賽場外的各參賽單位領隊通過16塊監(jiān)控顯示屏實時觀戰(zhàn)、輕聲討論,氣氛同樣緊張。
這場全國工會系統(tǒng)首次聚焦融媒宣傳開展的技能比武,由全國總工會主辦,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、四川省總工會聯合承辦。考察題目聚焦全總“559”工作部署的可視化、互動化、情感化傳播實踐。根據賽制,以4人為一組的參賽選手,要圍繞隨機抽到的考題,在4小時內提交結構完整、邏輯清晰、可行性強的宣傳策劃方案,形成至少包含文字、視頻、圖片三要素的全媒體宣傳產品,同時配發(fā)評論。
討論、分工、研究策略……比賽中,大家爭分奪秒,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。54歲的王井堪來自河北代表隊,是參賽選手中年齡最長的一位,在一線工會宣傳崗位深耕30余年?!懊襟w深度融合帶來了許多新課題,我們在工會宣傳實踐中摸著石頭過河,希望通過這場競賽獲取更多難點的解決方案?!彼е魬?zhàn)自我的心態(tài)一路通過選拔賽、省級預賽進入決賽場。
運用“理論+藝術+技術”的創(chuàng)新表達,構建“平民化表達、情感化傳遞、社會化共鳴”的新型敘事體系,形成“技術驅動+內容創(chuàng)新+情感連接”的融合傳播新模式——由傳媒領域專家學者、資深媒體人和工會宣傳負責人組成的專家評審團,在對35個涉及職工思想政治引領、產業(yè)工人隊伍建設改革、弘揚“三個精神”、工會維權服務、工會數智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決賽作品的深度評析過程中,總結了3個維度的創(chuàng)新與突破。
“技能與思維均體現對全媒體時代新聞宣傳的順應,準備扎實,充滿驚喜!”跳出工會看工會融媒宣傳實戰(zhàn),作為本次決賽評委的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操慧如是感嘆。
7月24日,在決賽發(fā)布展示環(huán)節(jié),參賽單位按照抽簽順序依次進行作品闡述,AI圖像生成、智能影像處理、三維動畫等前沿技術被有機融入工會傳播實踐,實現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(tǒng)一,將“融”的特點突出呈現。
“這并不容易,可謂是掐著秒表倒計時的極限創(chuàng)作!”在浙江代表隊成員李凡從事工會新聞宣傳工作的5年時光里,正是全國工會重點布局數智化建設,推進新技術與新媒體在工會工作中深度融合的關鍵時期。他深刻感到,此次融媒大賽釋放的一個重要信號,就是對工會宣傳工作者在過硬的政治素養(yǎng)、扎實的專業(yè)知識、敏銳的新聞洞察力、快速的思維反應能力以及高效的團隊協(xié)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。
“博采眾長,收獲滿滿!”展演期間,四川代表隊參賽選手劉皚璇沉浸其中,早已跳出緊張的比賽氛圍,認認真真地在各參賽隊闡釋過程中學習并記錄。95后劉皚璇是所在隊伍中唯一從企業(yè)黨群宣傳崗突圍的參賽選手,主場作戰(zhàn),全然沒有思想包袱?!皠訂T會上,大家方向一致:群英匯聚,學習第一、比賽第二!”劉皚璇說。
精準把握職工思想脈搏和社會熱點,構建“統(tǒng)一指揮、多平臺高效聯動”的融媒體傳播矩陣,推動內容生產從“粗放供給”向“精準服務”轉型,推動形成“工會干部主導+專業(yè)宣傳人才支撐+職工網絡達人參與”的多元化創(chuàng)作梯隊……以賽為媒,促學、強技、助融合,在這場融媒競賽中,各省(產業(yè))工會、參賽選手們手握全新課題再出發(fā)。
“用筆尖書寫工會擔當,用鏡頭定格工人力量,打造更多‘沾著車間機油香、帶著工地晨露、冒著食堂熱氣’的爆款作品,讓更多工會故事跨越山海直抵人心!”大賽圓滿收官,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對接下來工會融媒宣傳實踐充滿期待。